网上科普有关“买股票并长期持有是什么感受?”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买股票并长期持有是什么感受?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买股票并长期持有不外乎有两种不同的感受,即赚钱的感受和赔钱的感受。
1、赚钱的人感受:快乐感、成球感。像林园、但斌买入茅台股票长期持有十几年,赚得钵满盆满,实现了财务自由,被誉为“股神”,都自己创办了私募基金,事情越做越大,他俩的心里肯定是美滋滋的,快乐感、成球感一定充满了人生之路,溢于言表。
2、赔钱人的感觉:痛苦感、挫败感。比如提问中提及的长期持有中国石油的感觉,我的一位股友真的持有中国石油13年了,从30元开始买起,20元开始补仓,直补到10元后无钱补为止,对中国石油一直抱有一丝翻本的希望,一直不舍得割肉,现在持有成本还在16元,股价只有区区的4.45元,账户浮亏33万元,亏损率竟然高达72.19%。这位股友长时间吃不香、睡不着,甚至噩梦缠身、痛不欲生,小韭菜变成了老韭菜,彻头彻尾地沦落为股市里的失败者。
3、买股票并长期持有一定不能无脑地买入、无脑地一路持有。买股票并长期持有,首先,要确定买入的股票是否值得长期持有,有没有投资价值,不能选择性失明;其次,要学会变通,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不能硬扛;再次,要波段做T,千万不要忘记打新,以期取得收益最大化。
本人以善意之心多次提醒小散们,逢低买入持有,逢高落袋为安;存款不如买银行股,炒股不如买基金是我的座右铭和行为轨迹,想必有的人一直在跟随我的脚步行走,收获满满。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我爸爸是一个股市老韭菜,有着两只压箱底的个股,已经持有14年了。
可以说这两只股票,是他为数不多的赚到钱的股票。
原本这两只股票可能只占到他股市资产的10%,现在可能占据了半壁江山。
一只是五粮液,一只是山东黄金。
两只股票都是在2007年的顶峰追高买的,其中五粮液足足等了10年才解套,山东黄金则是09年借着黄金的行情就提前起飞。
我没有仔细看过他的持仓盈亏,但我知道五粮液浮盈应该能有8倍了,山东黄金浮盈有1倍多。
他常笑着对我说,你爸没什么遗产,就给你留了点黄金、留了点酒。
或许也就是这个想法,让他把这两只股票一直拿到了现在,我估计未来也不太会抛售了。
作为老韭菜,我爸爸做的短线操作,基本上都是悲剧收场。
涨停买,收盘跌停,一天跌掉20%都是家常便饭。
作为散户,爱追高是正常的,因为喜欢追求刺激。
只不过一个年近70的人了,还学别人打板追涨停,真是让我有点小无奈。
他经常在感性和理性中来回切换,时而考虑短线操作,时而考虑长线投资。
跌的时候想做长线,涨的时候做短线,是他最常见的心态。
很多人会觉得好像长期持有会有回报,但他也有长期持有,最终股票退市的。
一只是海润光伏,一只是华锐风电。
海润光伏是1块多卖掉的,华锐风电是退市都没卖的。
因为华锐风电退市的时候还有盈利,所以他还觉坚信会再次重回A股市场。
在新能源领域赛道上,他挑选的两只所谓的牛股,最终都是损失惨重,悲催的收场。
只有买过几只锂电池的个股,赚了点钱。
由此可见,新兴产业风险之大,一定要审时度势,不能盲目坚持。
我曾问过他,长期持有感觉到底好不好。
他说看着浮盈很安心,看着浮亏很不爽。
确实,也不是什么股票,都适合长期持有的。
好的公司,越拿越值钱,烂的公司,越拿越悲剧。
当你长期持有一只个股的时候,心态会随着股价焦灼起来,直到股价出现大幅度的上涨或者大幅度的下跌。
大幅度下跌后,基本上就是躺尸状态了,因为心态崩了,觉得无所谓了。
大幅度上涨后,心理上的安全区就建立了,对于股票的短期波动就不会太在意了。
把时间拉长来看,两极分化是自然规律。
很多人说长线是金,长线才能赚到钱。
其实拿我爸爸来举例,就是一个幸存者定律,并不是长线为王。
所谓的幸存者定律,就是你看到他持有的某一只长线个股出现了较大的涨幅,但是没有看到更多长线持有的个股,还在地板上摩擦。
持有了8倍的五粮液,完全不足以抹平我爸这20多年在股市亏损的钱。
他买过几百只个股,最终赚钱脱手的,可能只有1/3都不到。
持有一只退市的股票,代表亏损就是100%。
如果是满仓操作,那么即便一只股票涨10倍,都是无法弥补100%损失的。
还有一些股票,07年巅峰过后,都夭折了50-80%,现如今也都在3-5块。
所以很多人只看到了那些屡创新高的个股,忽略了那些一地鸡毛的个股。
事实是,一地鸡毛的个股,比起屡创新高的要多的多得多。
但是从市值上来看,那些创新高的个股,正占据整个市场更多的份额。
大市值个股越来越安全,小市值个股越跌越危险。
股民长线赚的钱,就是从小市值成长到大市值的极个别股票。
我认为自己是一个价值投资者,但并不是长线投资者。
股票的投资,低估值的时候有价值,高估值的时候有泡沫。
而资金就是吹泡泡的始作俑者。
上市公司本身的业绩,就是内涵和实质。
所谓的低估就是低于这个实质,所谓的高估就是高于这个实质。
市盈率就是衡量这个实质和估值的标准,资金是决定标准衡量的尺度。
长线投资的是趋势,趋势中一样会有价格波动,只能说企业的成长好,趋势就是向上的。
趋势向上和股价向上还不一定有必然联系,因为还有资金在作祟。
举个例子。
一家上市公司,10年间,企业营收和净利润,增长了5倍。
然后股价在前3年涨了10倍,然后7年跌了50%,最终10年涨了5倍。
这种情况合理吗,肯定是合理的。
对于投资者来说,如果10年前持有,就赚钱了,如果第3年买入,那就亏损了。
我们只能说股票长线投资价值和企业价值相对匹配,仅此而已。
至于做长线投资,短线投资,波段投资,其实都没有错,每个人的投资方式和理念不同而已。
顶级投资者,为什么会更喜欢熊市呢,熊市有什么优点吗?
你相信“林园”吗?
“不操盘”的林园,用满仓迎接了2008年的暴跌,旗下信托亏损至几近原来的6折。
“所谓阳光私募,也就是公布了净值,可以公开买卖产品。到底该产品是怎么操作的,单凭管理人两三句话,他说他司机的年薪几位数,你就能相信?”林园的“低调表白”并不能获得沪上私募界的认同。
在2007年大牛市中,贵州茅台(174.42,1.61,0.93%)2007年末每10股分红8.36元;五粮液(29.96,0.76,2.60%)2007年不转增不分配;云南白药(52.96,-0.13,-0.24%)每10股分红1元;招商银行(17.49,0.12,0.69%)每10股分红2.8元。如果仅靠这些分红来获益的话,那么林园的年化收益率并不高。而他的司机也绝拿不到2000万元的年薪。
林园、但斌、赵丹阳、李驰、殷保华、李振宁、汪建中……这些曾经的炒股冠军、坐庄主力们,经过2008年熊市刷洗后,有的关张,有的逃亡,有的消失,有的一度盛传遭到客户的老拳相向。
也难怪坊间传言会此起彼伏。
去年底,一度被誉为“三秦炒股第一高手”的陕西鑫鹏掌门人阮杰被投资者告上法庭,原因是其管理的“鑫鹏一期”单位净值实际增长率为-68.28%,在深国投旗下70余只阳光私募当中排名倒数第一。今年初,江湖雅号“金手指”的北京首放董事长汪建中被证监会处以1.25亿元天文数字罚款后,再因涉嫌操纵股市而被捕。
“英雄”的头衔频繁地在不同时间,加冕在不同的私募头上。
2008年伊始宣布集体清盘的赵丹阳,也确实被2008年上半年的牛蹄踏在了脚下。深国投数据显示,“赤子之心”2007年下半年净值增长率仅为8.61%,这与同期偏股型开放式基金动辄超过100%的年收益率相去甚远。有不少深圳私募界人士曾不屑一顾地表示赵丹阳根本不懂投资,他是私募界的一个失败者,3500点以上全部踏空。
不过时至今日,检视退潮后沙滩上的尸体时,其中并没有赵丹阳。
在资本市场活下去才是硬道理。
同样与林园一样标榜“价值投资”的但斌与李驰的日子似乎也并不好过。甚至有传但斌在去年底遭到投资人的袭击。李驰管理的“同威1期”信托产品,根据朝阳永续统计,截至2008年12月19日,单位净值0.788元,下跌21%。
但这都不是最终的英雄榜。在瑞富信息副总经理彭亚轩看来,同威是一个价值投资与趋势投资结合得很好的公司。因为下一轮牛市何时到,谁都不知道。他们目前输的也许只是资金的使用效率。
从6124.04点到2566.53点,在过去的9个月中,中国股民遭受了一轮最为惨烈的大跌。面对昨日还风光无限今日就已哀鸿遍野的股市,那些曾经在证券市场呼风唤雨的人物现在究竟在做什么?价值投资的大旗并没让被称为“股神”的林园在这一轮大跌中幸免。但他却表现出了与常人不同的淡定自若,他说他已经不再看盘,每天更多的时间用来睡觉。他现在唯一做的就是“相信自己,坚定持有”。
坚持是赚钱之本
对林园的采访是在他位于国贸的办公室进行的。这里并不是林园的公司,而是某证券公司为林园提供的一间宽敞明亮的贵宾间。他说自己其实很少来到这里,因为自己的家在北京城的西边,“懒得跑,没事就在家睡觉,除非有事才过来”。
虽然近半年多来中国A股走弱,喜欢满仓操作的林园并没有改变自己的风格。“我的仓位一直都是满的,只不过现在这种市场情况下我就不再买入了。但绝对不会改变我的投资理念。”
当众多投资者因为被突如其来的大跌套得痛不欲生纷纷割肉出局时,林园的稳如泰山确实有些与众不同。
林园说,股市的规律就是:牛市吹泡泡,熊市挤泡泡;泡泡迟早会被吹破,泡沫终究也会挤干净,周而复始。但无论市场如何认准自己确定能赚钱的股票,坚定地持有它就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根据我近20年的投资经验,一只股票大涨的时间可能只有10%,而剩下的90%日子里不是在调整就是在下跌。如果你在那90%的时间里都持有这只股票,但却在最后那10%到来前因为受不了‘漫长煎熬’卖出了,那只能是一种悲哀。”林园笑着说。
“经过我的测算,未来15年中国经济的复合增长率能达到4%,因此我对中国经济有信心。有了这个垫底,我根本不担心中国股市,更不担心我买的股票。不过,现在这种大市下,我做的更多的是睡觉和玩。”
林园说,自己平时几乎不和任何人谈论股票及相关的事情,原因很简单:害怕别人的思路影响自己的投资决定。“我不像很多股民那样随时盯着交易软件,看股票每分钟的变化。我甚至想去一个没有电话、没有网络的地方。如果别人问我成功秘诀是什么,我想那就是坚持价值投资,抛开一切的私心杂念。”林园笑着说。
在林园看来,买股票和做其他行业一样,选对了方向就要一条路走下去,“朝令夕改的人在哪里都是赚不到钱的。”
赚钱机器才是好公司
很多人认为,在股市中赚到的钱都是其他股民的钱,也就是说你赚钱了,那是有别人赔了钱。的确,在资本市场的大潮中,有赚到钱的也有赔了钱的。但在林园看来,股市中赚到的钱应当是上市公司的,同理,“好公司应当是一部能大把大把赚钱的机器。”
林园说,他从不轻易买入任何一家公司。“至少跟踪三年是必须的,确实感觉不错,就少量买入尝试一下,再继续跟踪。觉得确实没有什么问题,这时就会大量买入。”在林园看来,未来三年上涨10倍甚至20倍的公司,都是有着“婴儿的股本,巨人的品牌”特性的行业老大。“很多上世纪50年代卖菜的日本老太太因为在当时投资了索尼的股票,现在有些已经进入全日本最富有的人群。”林园笑着说:“就是这么一个理儿。”
在近20年的投资生涯中,林园也总结了自己的一套挑选能够真正赚钱公司的标准。
首先,判断一家公司能否为股东赚钱,就要看这家公司的赚钱总量是多少(绝对利润额)。其次,毛利率一定要高。林园说,他投资时毛利率在18%以下的公司他是不考虑的,当然如果能发现一家毛利率在80%-90%的公司那就更好了。第三,应当注重一家公司的盈利能力。一般而言林园通常考虑的是每股盈利起码要3-4毛钱的公司。此外,PE(本益比)动态值和毛利率的变化也是林园选择公司的重要指标。因为林园认为,他投资的企业毛利率一定要稳定或者趋升,否则他一定不会投资这家企业。
“从表象上看,‘小投入、大产出’的公司才是赚钱机器,而不是靠增加投资才能产出盈利的。”林园说:“做其他实业也是一样,谁都希望通过投资100万去赚取1个亿,而不是1个亿的盈利是靠两个亿的投入获得的。也就是‘投资一定,产出无限大。”
赚钱要熬到头发白
1999年,一个朋友对当时身家已经过亿的林园说:“我的公司要在香港上市了,你也来捧捧场买点吧。”在朋友的盛邀之下,林园去了香港。
“当时的发行价1.28港元,我认为太高了就没有买。”林园笑着说:“当然,他的股票也都卖出去了,都被摩根、高盛这样的一些国际大机构买走了。”可是,这只股票发行不久,就遇上了金融风暴,股价一路下跌到5毛钱,这时林园认为是时候出手了,于是买了一些。不久这只股票又继续下跌到1毛9分钱,最终林园持有的成本为0.3元。
在林园5毛钱买入这只股票时,他算了一笔账。林园说:“这家公司是做房地产的,每股净资产一块九毛多,而跌到当时那个价格,相当于它的房子每平米才1700多元,甚至最低到几百块。但实际情况是,当时它的房子卖七八千一平米,资产净值是根据每平米5千多元计算出来的。由此看来股价确实被低估了。”
“然而尽管如此,这只股票就是不涨,一年最多涨到6毛多然后又跌回三四毛。我当时持有这家公司流通股的30%。我就想,这只股票不到2元我是不卖的。就这样,一直等到了2003年,这支股票才终于大涨。”林园有些郁闷地说,“这时那个朋友打来电话说:‘林园,赚到钱了吧?’我有些生气地对他说‘我再也不和你打交道了,我虽然赚到了钱,但这钱赚的太不轻松。’后来,我总结经验,没有把握的投资不应该参与,草率参与了结果熬到头发都白了。”
“冬眠疗法”也是功夫
林园每买入一只股票,都是在他认为有投资价值的价格介入,即买入时的价格要合理或者被低估。但林园毕竟是人,很多情况下,那些价格被低估的股票也不会立即上涨,甚至连他自己也不知道这些股票什么时候才能上涨。林园的方法很简单——当他发现被低估的公司并果断买入后,像动物“冬眠”一样,一直等到股价上涨。
2005年4月份,林园就曾遭遇过这样一次“冬眠”。当时他借钱买入招商银行可转债,买入的平均价为102.50元/股,到2006年初股改前,它的价格仍为102元/股左右,在近一年的时间内,价格就在101~120元间波动,作为“股神”的林园选择默默地等待。后来他又买了上海机场,当时的平均价为13元/股,在买入后几个月时间内上海机场的价格一直在12~15元之间波动,他又再一次“冬眠”。在林园看来,这样的“冬眠”实际上是在股市下跌时蓄积力量、等待时机,最终将会觉醒。而有人也把这种“冬眠疗法”称之为“乌龟政策”。林园
许多高质量的股票遭遇戴维斯双杀,顶级投资者静静如兔子,在危机中捕捉战斗机,积极大胆建立头寸,获得大量低成本芯片,为牛市赚钱创造前提和必要的保证,林源,但斌这些股市牛大多是这样产生的。股市经销商的操作方法也发生了变化,熊市慢慢建立头寸,获得散户投资者切肉板,牛市快速抛售,让散户投资者接管,所以“散户一卖就涨停,一买就跌停”一说。
顶级投资者必须喜欢大熊市,因为熊市水平越大,未来牛市上涨空间越大,熊市底部到处都是廉价芯片,只要抓住机会准确,买芯片长期持有牛市顶部,所以在股市大轮回后,股票赚几倍的价差是闭上眼睛。例如,巴菲特在黄金时期持有大量股票,并进行长期投资。他通常不再关心个股的短期涨跌。几年后,股市出现了一个大牛市,巴菲特清空了他控制的量子基金中的所有股票。届时,巴菲特不仅分享了上市公司股息的利益,还在股市中获得了丰厚的牛市回报。这样的操作既省心又省力。
在A在股票市场上,有三种类型的人,一种是顶级投资者,他们一生只经营几次,只是等待投资的机会,就像熊市捡便宜货一样。第二类是当牛市来临时,知道这被称为牛市,但也明白及时撤退的真相,这些人抄底或逃离顶部的能力相对较低,但至少也能赚钱。第三类人,是一些投资者,熊市底部不敢舔血,但也切肉清仓,股指逆转,不敢追逐买入,真正的牛市顶部,但拼命成为接收者。也有一些投资者喜欢经常换股票,追逐涨跌,每天都有芯片,害怕错过一轮牛市,但结果是巨大的损失,什么也没有。
请记住,股市机会下降,风险上升。生活机会不是每天都有,而是一生只有几次。如果你经常在股市上玩游戏,你只能得到一个“古来征战几人回,一将成功万骨枯”结局。就像大熊市一样,跌出价值买入,大牛市在高估值范围内卖出,真正做到“人弃我取,人取我和”这是炒股的大智慧,也是改变股市命运的唯一途径。大多数大牛股经历了从低价到高价的机会,低价的机会就在熊市。做同一只股票T,同样做5万,5元可以买1万股,10元只能买5000股,股价回到5元,这部分差价利润5元或5万元,10元只能买2.5股价10元,5元T买入部分总利润10万,买入10元只有原来的差价5万。
对于顶级投资者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利润,因为这个市场在他们眼中随处可见机会。当然,机会可以同时看到更多的风险。你可以翻出股票,看看历史市场。牛市干预开始下跌。50%的股票下跌幅度相对较小。暴跌、反弹、暴跌、反弹、暴跌、反弹。估值合理的股票停止下跌长期下跌。这意味着很明显。每次暴跌后,都会有一批股票走出市场,因为暴跌会有错误的杀戮。错误的杀戮股票是顶级投资者的礼物。在一波暴跌之后,做一个错误的杀戮。一般来说,顶点到底部都可以做到3-4二级市场,再加上顶部暴跌时的护盘市场,实际上是可以做到的4-5次。而绝大多数散户,由于追高,买入股票基本面支撑力度不足往往是深度锁定,而崩盘一旦技术面开始失败,参考意义不大。几轮超卖行情结束后,大部分股票也跌至合理估值。这时,黄金基本上遍地都是。过几十只股票。当时赚钱的概率达到90%。买10个,9个短期反抽可以赚钱,剩下的就是超卖的机会。
关于“买股票并长期持有是什么感受?”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寒蕊]投稿,不代表小熊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xx-scm.com/cshi/202504-773.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小熊号的签约作者“寒蕊”!
希望本篇文章《买股票并长期持有是什么感受?》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小熊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科普有关“买股票并长期持有是什么感受?”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买股票并长期持有是什么感受?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