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科普有关“克劳塞威茨是谁?”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克劳塞威茨是谁?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卡尔·冯·克劳塞维茨(Carl Von Clausewitz,1780年7月1日-1831年11月16日),毕业于柏林军官学校,德国军事理论家和军事历史学家,普鲁士军队少将,一生参加了莱茵战役、奥斯塔德会战、法俄战争和滑铁卢战役四次著名战役。
克劳塞维茨于1792年参加普鲁士军队;1795年晋升为军官,并自修了战略学、战术学和军事历史学;1831年5月任驻波兰边境普军参谋长。其著有《战争论》一书。
扩展资料克劳塞维茨的战术理论:
1、战略五大要素:战略包括精神、物质、数学、地理、统计五大要素。精神要素指精神力量及其在军事行动中的作用。物质要素指军队的数量、编成、各兵种的比例等。数学要素指战线构成的角度、向心运动和离心运动等。地理要素指制高点、山脉、江河、森林、道路等地形的影响。
统计要素指一切补给手段等。克劳塞维茨认为,“这些要素在军事行动中大多数是错综复杂并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其中精神要素占据首位,影响战争的各个方面,贯穿于战争始终。“物质的原因和结果不过是刀柄,精神的原因和结果才是贵重的金属,才是真正锋利的刀刃。”
2、普遍的制胜因素—数量战略战术的基本原则。克劳塞维茨认为,数量上的优势在战略战术上都是最普遍的制胜因素。虽然在实际作战时,通常不可能处处形成优势,但必须在决定点上通过巧妙调遣部队,造成相对优势。
百度百科-卡尔·菲利普·戈特弗里德·冯·克劳塞维茨
拿破仑战争。
卡尔·冯·克劳塞维茨(Carl Von Clausewitz,1780年7月1日-1831年11月16日),毕业于柏林军官学校,德国军事理论家和军事历史学家。
普鲁士军队少将,一生参加了莱茵战役、奥斯塔德会战、法俄战争和滑铁卢战役四次著名战役。克劳塞维茨于1792年参加普鲁士军队。
1795年晋升为军官,并自修了战略学、战术学和军事历史学;1831年5月任驻波兰边境普军参谋长。其著有《战争论》一书。
战役背景
欧洲第七次反法联盟对法战争期间,1815年6月18日,发生了英普联军与法军在布鲁塞尔以南的滑铁卢的决定性会战。
1815年3月,拿破仑一世由厄尔巴岛返回法国,迅速聚集旧部,进军巴黎,重新称帝,并立即组建军队。反法联盟计划调集70万大军,分路进攻法国。最早集中的英荷联军和普军首先进驻比利时。
拿破仑一世为各个击破敌军,于6月15日率军约12万人进入比利时。16日,进行利尼会战,打败布吕歇尔统率的普军,并随即派兵3.3万人进行追击。18日,惠灵顿公爵率英、荷、比利时和汉诺威联军(6.7万人、150余门火炮)在滑铁卢附近占领阵地,阻击法军。
拿破仑一世于上午11时以优势兵力(7.4万人、252门火炮)率先发起进攻,佯攻联军右翼,主力猛攻联军左翼,但遭到联军顽强抵抗,被迫逐次投入兵力。由于拿破仑一世对联军的作战能力估计不足,未能突破联军左翼,又把主要突击方向转向敌军中部,多次组织正面突击,并逐次投入预备队,未有明显进展。
在此期间法军骑兵虽曾两次突入英军阵地,但因缺乏步兵支援而被击退。傍晚,布吕歇尔率普军赶到战场,联军兵力转为优势,并立即开始反击。拿破仑一世这时已无后备兵力,预定的援军未能赶到。法军难以抵御,从而全线崩溃,拿破仑一世逃离战场。
在这次会战中,法军伤亡约3万人,被俘数千人;联军伤亡2万人左右。法军战败后,“百日王朝”覆灭。拿破仑一世于6月22日宣布退位,被流放到大西洋上的圣赫勒拿岛。
这场战役表明:拿破仑一世对敌情侦察不够,临战前分散兵力,初战不利便改变决心,指挥不果断。惠灵顿在进行会战决策、选择阵地、组织防御和协调联军作战方面显示了统帅才能。
关于“克劳塞威茨是谁?”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山露]投稿,不代表小熊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xx-scm.com/cshi/202504-2759.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小熊号的签约作者“山露”!
希望本篇文章《克劳塞威茨是谁-》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小熊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科普有关“克劳塞威茨是谁?”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克劳塞威茨是谁?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卡尔·冯·克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