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科普有关“李密简介 李密反唐 李密怎么死的”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李密简介 李密反唐 李密怎么死的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李密(582年-619年1月20日),字玄邃, 一字法主,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祖籍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南),隋唐时期的群雄之一。李密出生于四世三公的贵族家庭,曾祖父为西魏八柱国将军之一的李弼。祖父李曜,为北周的邢国公。父亲李宽为隋朝的上柱国,封蒲山郡公。李密擅长谋划,文武双全,志向远大,常常以救世济民为己任。隋末天下大乱时,李密成为瓦岗军首领,称魏公。
李密归唐,李渊大喜,拜李密为光禄卿,封邢国公,还将表妹独孤氏嫁给了李密,称呼李密为弟。但李密不甘居于人下,对自己的处境非常不满。
同年年底,李渊派李密去黎阳安抚昔日的部众,左武卫将军王伯当随同前往。李密率部东行至稠桑驿的时候,李渊突然反悔将其召回,李密大为恐惧,决定叛乱。王伯当试图劝阻,但李密不听。李密率部袭破邻近的桃林县(今河南三门峡市西南),掠夺畜产向南进入熊耳山,前往襄城(今河南省汝州市)投奔旧将张善相。
李密的所作所为被熊州副将盛彦师得知,盛彦师率兵埋伏在的陆浑县南邢公岘,腊月三十(即公历619年1月20日),李密率部经过,被盛彦师全部杀死,传首长安。李渊派人将李密首级送往黎阳招抚其余部。徐世勣献黎阳投降,请求收葬李密的尸首,得到李渊的允许。随后徐世勣将李密葬于黎阳山西南五里处,坟高七仞。
李密的故事:隋末瓦岗军起义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
李密是隋唐时期的群雄之一。下面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李密是哪个朝代的诗人,欢迎大家浏览。
李密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隋唐时期
李密的人物生平:
李密出身贵族,少有大志,非常喜欢读书。一次,李密骑牛出行,边赶路,边聚精会神地诵读,牛角上还挂着一册《汉书》。此景恰被宰相杨素看到,叫来问 寻。对答间,李密谈吐不俗,杨素大为惊讶,认为瓦岗军开仓散粮(油画)“此儿定当成就大事”,遂将他引荐给自己的儿子杨玄感,命他们多多亲近。后来两个小 儿结成莫逆之交,这便是有名的典故“牛角挂书”。
长大成人后,李密做了隋炀帝的侍卫。眼见隋炀帝荒*无道,臣子们竞相豪奢,自忖隋朝存不长久,自己不能随其一同毁灭。遂称病请辞,回家专心读书,等待时机。
公元613年6月,杨玄感在黎阳起兵反隋,急召李密辅佐。李密早有反心,闻听大喜过望,急赴黎阳,杨玄感拜其为军师。
李密向杨玄感献策:“败隋军有三计:第一计,隋炀帝现在辽东,我们带兵北上,截断他的退路。前有高丽,后无退路,粮草又接济不上,不出10天,其军自乱,我们可以轻易拿下。这是上策。
第二计是向西夺取长安,抄他的老巢。官军来了,我们可以将关中地区作根据地,凭险坚守,待日后图大计。这是中策。
第三计是进攻东都洛阳。洛阳尚留有不少官军,不一定能攻下来。所以此计为下策。”
杨玄感急于求成,认为前两条太费时间,决定采用第三条,发兵攻打洛阳。
在高丽前线的隋炀帝接到报告,立即派大将宇文述带领大军回师,分路夹攻杨玄感。
杨玄感不敌,西退长安。宇文述跟踪追击,将其团团围住。杨玄感无路可走,最终被杀。
李密在混乱中逃出来,半路被抓。他用行贿押解士兵的办法才得以解脱。
李密脱险后,不敢返乡,想另寻机会,继续反隋。但没人对他这个文弱书生感兴趣。李密游说一年,四处碰壁,直到遇见好友王伯当,被他引荐给瓦岗军的首领翟让,这才找到栖身之所。
李密投奔翟让以后,帮助翟让整顿人马,发展队伍,使瓦岗军面貌为之一变。当时,瓦岗山附近各地还有一些小股的农民队伍。李密到各处去联络,说服他们联合起来,听从翟让指挥。
通过李密的努力,翟让有了很多人手,但是他并没想到自己能推翻隋炀帝。李密对翟让说:“从前刘邦、项羽,本来也是普通老百姓,后来终于推翻秦朝。现在皇 上昏庸暴虐,百姓怨声载道,官军大部分又远在辽东。您手下兵强马壮,要拿下东都洛阳和西都长安,打倒暴君,夺取天下是轻而易举的事!”
翟让被他说活了心,向他问计,李密对翟让说:“现在天下大乱,农事俱废。你的兵马又多,如若不积聚粮草,一遇强敌便会土崩瓦解。只有占领重镇荥阳,积聚粮草,休整兵士,才能徐图天下。”
翟让认为李密说得很有道理,便采纳了李密的建议,攻克了金堤关(今河南荥阳北)直逼荥阳。隋炀帝为保住荥阳这一军事要地,派猛将张须陀征讨瓦岗军。张须 陀以前曾多次打败过瓦岗军,这次听说张须陀又来讨伐,瓦岗山军心不禁大动,翟让准备退让以避张须陀。李密说:“张须陀有勇无谋,其官军也是将骄兵疲,大家 不必惊慌,我有一计可一战而胜。”翟让等半信半疑只好列阵迎战。
瓦岗军与张须陀的部队一交战便有意后退,十分轻敌的张须陀不知是计,立即挥师急追,结果陷入了李密早已布置好的包围圈。隋军在瓦岗军的前后夹击下大败,张须陀被杀。
荥阳一役使李密名声大振,翟让佩服李密的军事才能,他让李密另率一支队伍,号称“蒲山公营”,这是瓦岗军中战斗力最强的.精锐。
此后,李密凭借着他的谋略,与翟让一起,多次击败官军,声势越来越大,起义军号称百万之众。势力壮大了,矛盾也就随之而来了。瓦岗军内部分成了两派,一派以翟让为首,多是瓦岗军的旧部;一派以李密为首,主要是隋朝降将。
这时,有人向李密密报,说翟让的部将王儒信劝他夺他的军权,翟让的哥哥翟弘劝他当皇帝。李密惟恐真的发生这种事,决定先下手。
公元617年11月,李密在行军元帅府设宴,翟让、翟弘、翟摩侯以及徐世、单雄信等将领全都到场。李密借故遣走翟让的卫士,然后声称新得一张宝弓。翟让是有名的射手,爱弓如命,拿来把玩。李密的亲信蔡建德趁机举刀猛砍,翟让顿时身首异处。翟弘、翟摩侯随后被杀。
李密杀死翟让后,瓦岗将帅相互猜忌,开始走下坡路。
公元618年,宇文化及发动江都兵变,杀死隋炀帝后,率领10余万兵将北上,想打回东都洛阳。在东都称帝的越王杨侗怕皇位被宇文化及抢走,而守城大将王 世充又屡吃进攻洛阳的李密的败仗,杨侗很为难。大臣元文都向他献计,让他招降李密,条件是将宇文化及赶走。杨侗纳谏,派人与李密联系。
此时,李密的日子也不好过,独揽大权后,李密率军进攻洛阳,虽然接连胜了几场小仗,但洛阳就是攻不下来,士气低落。又听说宇文化及杀来,自己将腹背受 敌,一时进退两难。见杨侗派人送来的诏书上说,只要他解洛阳之围,打退宇文化及,便封他为太尉,执掌文武大权。李密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欣然应允, 转头迎击宇文化及。
于是,在童山脚下,两军展开决战。宇文化及死拼不敌,率两万人马逃到魏县,自称皇帝,国号许。公元619年被窦建德杀死。
李密击败宇文化及后,赶奔洛阳,准备入朝为官。不想,王世充早就发动了政变,执掌了朝政,不仅不准李密入朝,还带兵来战。
李密曾多次击败王世充,骄傲轻敌,被王世充打败,率残部两万投奔到唐朝李渊门下。其余众将以及州县官员大多归附王世充。
公元618年10月,李密到达长安,被唐朝拜为光禄卿、上柱国,赐爵邢国公,但并无实权,待遇也不高,他所带士兵甚至整天都没有食物。李密心怀不满,于 是产生叛唐之心。他奏请唐高祖李渊,请求去山东收抚瓦岗军旧部,企图东山再起。当时,瓦岗军的部分将士仍在山东坚持斗争,李渊十分希望李密前往收抚。12 月,李密离开长安前往山东,王伯当与他同行。途中,唐长史张宝德测知李密等的阴谋,报告唐廷。唐高祖于是降敕书命李密单骑入朝,另给任务。
李密在稠桑(今河南娄宝县西)接到敕书,知道事情不妙,于是与王伯当杀掉唐廷使者,起兵叛唐,不久,又施计攻克桃林(今河南灵宝县治),但随即遭到唐军袭击,队伍被歼灭,李密被斩首,骁将王伯当也力战而死。这一年,李密年仅37岁。
李密的历史评价:
《隋书》:“李密遭会风云,夺其鳞翼,思封函谷,将割鸿沟。期月之间,众数十万,破化及,摧世充,声动四方,威行万里。虽运乖天眷,事屈兴王,而义协人谋,雄名克振,壮矣!然志性轻狡,终致颠覆,其度长挈大,抑陈、项之季孟欤?”
《旧唐书》:“当隋政板荡,炀帝荒*,摇动中原,远征辽海。内无贤臣以匡国,外乏良吏以理民,两京空虚,兆庶疲弊。李密因民不忍,首为乱阶,心断机谋,身临阵敌,据巩、洛之口,号百万之师,窦建德辈皆效乐推,唐公绐以欣戴,不亦伟哉!及偃师失律,犹存麾下数万众,苟去猜忌,疾趣黎阳,任世勣为将臣,信魏徵为谋主,成败之势,或未可知。至于天命有归,大事已去,比陈涉有余矣。始则称首举兵,终乃甘心为降虏,其为计也,不亦危乎!又不能委质为臣,竭诚事上,竟为叛者,终是狂夫,不取伯当之言,遂及桃林之祸。或以项羽拟之,文武器度即有余,壮勇断果则不及。杨素既知密之才干,合为王之爪牙,委之痴儿,卒为谋主,覆族之祸,其宜也哉!”赞曰:“乌阳既升,爝火不息。狂哉李密,始乱终逆。”
《新唐书》:“或称密似项羽,非也。羽兴五年霸天下,密连兵数十百战不能取东都。始玄感乱,密首劝取关中;及自立,亦不能鼓而西,宜其亡也。然礼贤得士,乃田横徒欤,贤陈涉远矣!噫,使密不为叛,其才雄亦不可容于时云。”
《李密墓志铭》:“公仗剑雷息,意在亡秦。发迹谯梁,奋飞巩洛,据敖庾而塞轘辕,杜飞狐而临白马。绿林青□之豪,蒙轮杠鼎之客,四面云合,万里风驰。隋将王世充率江淮之劲勇,驱幽并之骑射,鼓之洛汭,只轮无返。宇文化及尽百越之敢死,穷三秦之骁锐,翦之河朔,疋马不归。于是胡骑千群,长戟百万,饮马则河洛可竭,作气则嵩华可飞。故得威砻华夏,声慑宇宙,徒人事之有会,信天道之深远,俄而虑出图表,衅起□心,无平阴之先鸣,有逖溪之垂翅。”
叶适:“李密谋无不中,量无不容,盖非唐初君臣所能及。然身为事主,则不能成功,而终以僇死。张良为画策臣,未尝特将人之材器,所成就固自不同也。余尝叹战国楚汉之间,有实负智能忍死而不求遇者。范增、庞统之俦,盖褊浅矣。至南北、隋唐,则皆无之。以密之智谋,审乎特起之难,隠而不试,老死不憾,庶几乎? ”
徐钧:“泥封函谷策诚奇,人不能从己不疑。何事昏迷还至此,只因天欲启唐基。”
王世贞:“嗟乎!古之有天下者,要必有人君之德,而其佐命以功臣终者,要必有人臣之体,人臣之体在才巨而心小其识不凡,而凡不远而远乃可保也无君德,而其材非人臣者。偏雄,则项羽、袁绍、李密;委质,则韩信及荣也。”
丁耀亢:“李密有有为之志,而无其才。当其扣书牛角之下,去人远矣。白沙米散,《汉书》其未熟乎!既而观其负翟让,则一贼耳。贼安能成大业哉?”
名人语录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旧唐书李密传李密是隋末瓦岗军起义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他能文善武,联合各地农民起义军,为推翻隋王朝统治立下了卓著功勋
名人历史李密,字玄邃,一字法主,京兆长安人。李密的祖辈是北周和隋朝的贵族。他年少的时候,曾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但是,他生性活泼好动,经常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有一次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可是,李密并不懊丧,他回家后发愤读书,决心做一个有学问的人
有一天,李密骑了一头牛,出门去看望朋友。一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看书。正巧,丞相杨素坐着马车从后面赶来,看到前面这个少年还在牛背上看书,觉得奇怪。杨素就向李密招呼:那个书生,你为什么这样用功呢?李密回头一看,认出丞相杨素,慌忙跳下牛背,向杨素作揖,报了自己的姓名。杨素又问:你在看什么书?李密回答:我在看史书,正在看项羽的传记
杨素认为,这一少年很有抱负
回家后,杨素对他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的学识和才能,比你们兄弟几个都强得多,将来你们有什么要紧的事,可以去找他商量
此后,李密和杨玄感交上了朋友。后来,杨素因为受到隋炀帝猜忌,抑郁而死。613年,杨玄感决定起兵反对隋炀帝。他想起父亲的叮嘱,就派人到长安,将李密接到黎阳,向他请教推翻隋炀帝的计谋。李密给杨玄感出了上、中、下三条计策。但是,杨玄感急于求成,不采纳李密出的计策,结果被隋军团团围住,最后被杀死
李密从战乱中逃走后,潜回长安。但是,隋军搜捕得很紧,李密还是被抓住了。他在被押送的路上,与十几个犯人商量,大家都把随身带的钱物送给负责押送的隋兵,供他们吃喝。然后,在一天夜里,李密等人趁隋兵酒醉糊涂时都逃跑了,大家一起投奔瓦岗军去了
李密投奔瓦岗军后,瓦岗军的首领翟让看到他不但年轻,又有才能,还带兵接连打了几个胜仗,就对他十分信任。不久,李密被翟让推为魏公,取得了组织和领导瓦岗军的权力
李密取得实权后,为了进一步联合各地的农民起义军,吸引隋朝文武官员前来投降,就率领大军向隋朝的都城洛阳进发。他在率领部队行进的路上,撰写了一篇讨伐隋炀帝的檄文,号召各方人士齐心协力,共同起来推翻隋朝的统治。这一篇檄文在历数隋炀帝残暴统治、祸国殃民的罪行后,还写道:砍尽南山所有的竹子用来制作竹简,也写不尽杨广的罪孽;开堤决放东海的滔滔之水,也冲洗不清他的罪恶!各地农民起义军看到这一檄文后,纷纷响应瓦岗军的号召,向隋朝发起猛烈的攻击。618年,隋朝就被推翻了。
关于“李密简介 李密反唐 李密怎么死的”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念阳]投稿,不代表小熊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xx-scm.com/cshi/202504-2656.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小熊号的签约作者“念阳”!
希望本篇文章《李密简介 李密反唐 李密怎么死的》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小熊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科普有关“李密简介 李密反唐 李密怎么死的”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李密简介 李密反唐 李密怎么死的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