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科普有关“玉米粗缩病的成因与防治”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玉米粗缩病的成因与防治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感染粗缩病:染上粗缩病的玉米植株其长势会变得比较弱,在生长后期植株会逐渐变得萎缩矮小。2、发生药害:当使用浓度过高的除草剂之后,药剂便会残留在植株叶片上并发生药害,从而导致植株生长受阻。3、土壤:长期给玉米施入化肥,会使得土壤板结且缺失微量元素,导致根系无法给植株输送营养,造成植株矮小。
一、玉米植株矮小的原因
1、感染粗缩病
当玉米染上粗缩病之后,便会出现长势衰弱的现象,而植株在生长后期则会慢慢变得萎缩矮小。
2、发生药害
在给玉米喷施除草剂的时候,如果没有控制好药剂的施用浓度,导致药剂残留在植株叶片上,若未能及时进行处理,便容易发生药害,从而就影响了玉米的正常生长。
3、土壤
如果长期给玉米施入化肥,便会使土壤严重板结,同时也会缺失微量元素,便会影响根系朝植株输送养分的能力,从而使玉米植株不能很好的生长,呈矮小的状态。
4、地温过低
在种植玉米的时候,如果地温低,便会影响玉米的生长发育,使它很难往上生长,从外观上来看的话,植株比较矮小。
二、怎样防治玉米植株矮小
1、防治病害
在播种前,可以通过拌种的方法防治粗缩病,或者在后期喷施杀菌剂,降低玉米发生粗缩病的几率,确保它可以正常的生长。
2、及时处理药害
当因为喷施了过多的除草剂而发生药害后,需要立即给植株进行浇水,把枝叶上多余的药剂给冲刷掉。
3、改良土壤
(1)若是因为土壤结板、缺失微量元素引起的植株生长不良,便需要改善土壤结构,合理的使用有机肥增强土壤肥力。
(2)如果情况比较严重的话,那么还要进行休耕模式。
4、提高地温
在播种玉米之后,建议将地温控制在12℃以上,一般常用覆盖地膜的方式来提高地温。
玉米粗缩病的发病规律是什么呢?防治措施有哪些?
玉米粗缩病是一种由灰飞虱传播的病毒病,5~6月正是灰飞虱第一个盛发期,因此早播玉米要特别注意预防粗缩病。
一、玉米粗缩病症状粗缩病在玉米整个生育期均可感病,典型症状:植株严重矮化、节间缩短、叶片密集丛生。受害叶片比正常叶片黑绿、宽短、硬脆,叶背叶脉有隆起。
二、发生规律灰飞虱在北方一年发生4~5代。以若虫在田边杂草丛中、稻麦根茬及落叶下越冬,以背风向阳、温暖潮湿处最多。12月至次年2月最冷时若虫钻入土缝泥块下不动。3月开始活动,由越冬场所迁到已萌芽的草地和麦田。一般情况下一年有春季和秋季两次数量高峰。灰飞虱耐低温能力较强,对高温适应性差。其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在25℃左右。随着小麦的成熟收获、玉米播种,灰飞虱转移到玉米上危害,对播种早的玉米危害最重,另外,靠近果园的地块、插花地块受害也较重。
三、防治措施玉米粗缩病目前尚无特效药剂防治,一旦发病基本上无产量。因此,治虫是防病的关键措施。
1.重视拌种或种子包衣。可用40%甲基异柳磷按种子量的0.2%拌种或包衣。同时加入2.5%适乐时或20%三唑酮(按种子量的0.1%拌种)兼防玉米黑粉等病害。
2.清除地头地边杂草,破坏灰飞虱产卵栖息的环境。
3.玉米出苗后集中防治一次灰飞虱,可亩用10%吡虫啉15~20克喷雾防治灰飞虱。同时可加入抗病毒药剂病毒A或植病灵2号30~50克(毫升)对水30公斤混合喷雾防治。7~10天一次,连喷2~3次。
注意事项:成方连片的大田要喷四周形成保护带,保护带宽3~5米。插花田和靠近果园的地块要全田喷雾,同时注意对沟边、地边杂草的防治。
玉米粗缩病的发病规律是什么呢?防治措施有哪些?玉米粗缩病以带毒灰飞虱传播病毒。玉米粗缩病的发病规律是有斑点。夏玉米在生长过程中会发生多种病害,褐斑病就是其中之一,玉米褐斑病是玉米上的主要病害,如何减少玉米褐斑的发生?玉米褐斑病的病因是什么?玉米褐斑病用什么药治疗效果好?玉米褐斑病是近年来对玉米造成严重危害的一种叶部病害。它发生在所有玉米产区,主要影响叶片、叶鞘和茎,大多数斑点位于叶片和叶鞘的交界处,通常形成密集的行。
早期白色到**的小斑点,逐渐变为棕色或红棕色,圆形或椭圆形,隆起成水泡,有时相互愈合成不规则的大斑点,病斑附近的叶组织常为粉红色。
后期,病灶表面破裂,棕色粉末散落。病叶部分切除,叶脉和维管束保持丝状。茎上的病斑大多位于节附近,在风中容易折叠。首先,土壤和患病组织中存在褐斑病的病原体。高温高湿、田间密度高、通风透光性差、品种抗病性降低,容易引起褐斑病。
玉米褐斑病是由玉米糜菌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属于鞭毛亚门。病原菌在土壤中的休眠孢子囊或病残体中越冬,然后通过第二年的风雨传播到玉米植株。在合适的条件下,它发芽并产生大量游动孢子,游动孢子在叶表面的水滴中游动,形成感染细丝,侵入玉米的嫩组织。
加强田间管理,彻底清除病残后收获玉米,深耕。选择种子,选择饱满、均匀、无病害的种子,可以保证整株苗、苗木、壮苗,减少害虫发生的时间。实行轮作,应尽量避免连作,留茬前最好是瓜类、豆类、茄类等与玉米相对较远的作物,水稻田留茬之前应特别注意纹枯病的防治。
成年玉米植株出现以下情况:植株下部肿胀,节间明显缩短,植株显得矮小而健壮,叶背、叶鞘和苞片的叶脉上有不同厚度的蜡白色条纹,用手轻轻触摸时有明显的粗糙和不均匀感。在玉米的9-10叶期,植株出现严重矮化,患病植株的高度小于健康植株的一半,一些雄穗可以正常拔出,但分枝很少。雌穗短,花丝少,表现畸形,病情严重时不能正常结实。
关于“玉米粗缩病的成因与防治”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宋玉宽]投稿,不代表小熊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xx-scm.com/cshi/202504-1739.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小熊号的签约作者“宋玉宽”!
希望本篇文章《玉米粗缩病的成因与防治》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小熊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科普有关“玉米粗缩病的成因与防治”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玉米粗缩病的成因与防治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