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科普有关“万卫星院士的一生成就有哪些?”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万卫星院士的一生成就有哪些?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万卫星院士的一生主要成就如下:
一、科研成就
万卫星从实验观测中发现了中国电离层扰动的主要地域特性,提出了青藏高原的地形隆起及相关的低涡天气是中国行进式电离层扰动重要激发源的论断。
从全球GPS观测数据的分析中,发现了低纬电离层总电子含量等参量的经度“四波”结构,系统揭示了电离层“四波”现象的气候学特征及其与大气非迁移潮汐不同分量的联系,论证了大气潮汐激发电离层经度结构的机理。此外,还发现了太阳风对极区电离层突发E层的控制作用。
二、讲座报告
2012年5月26日上午,万卫星在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喀什站举办了专场学术讲座,讲座主题为《数字电离层》。
2017年6月5日上午,万卫星做客湖北大学通识教育学院“问津大讲堂”,作第100期学术报告,
他以《太阳系空间环境与行星粒子逃逸》为题,分别从太阳系空间环境、行星空间环境、行星粒子逃逸研究三个方面深入浅出的讲解了宇宙构成、太阳系的起源、太阳系空间环境及其在太阳风等因素的影响下的演化与未来。
扩展资料
万卫星院士的个人经历:
1958年7月1日,万卫星出生于湖北天门。他小学、中学正逢“文革”,完全没有正常的学习环境。因此课堂上老师讲不到的他就自学,教材上没有的他就阅读课外书籍。因为好学,老师经常开小灶为他辅导功课,给他批改并未布置的作业。
1977年,在“文化大革命”后第一次恢复高考中,考上武汉大学空间物理系 。
1982年,从武汉大学毕业后就读和工作于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所,师从空间物理学家李钧院士。1984年,从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研究所毕业,获得硕士学位。
1989年,从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研究所毕业,获得博士学位,并留所工作,历任该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研究室主任。1996年,入选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1995/1996年度一、二级人选。
2004年,由于中国科学院进行学科整合,万卫星带领电离层物理研究室的主要骨干由武汉迁往北京,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成立地磁与空间物理研究室,并担任研究室主任。
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8年3月18日,当选为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2020年5月20日晚,万卫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62岁。
百度百科-万卫星
万卫星院士逝世,2020年我国已经痛失多少位院士?
空间物理学家万卫星因病于2020年5月20日晚在北京逝世,享年62岁。
万卫星主要从事电离层物理、电离层电波传播、高层大气物理等领域的研究。
万卫星于1982年从武汉大学空间物理系毕业;1984年、1989年先后获得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研究所硕士、博士学位;;1995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4年带领电离层物理研究室的主要骨干由武汉迁往北京,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成立地磁与空间物理研究室,并担任研究室主任;201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扩展资料:
主要成就
1、截至2018年5月,万卫星在中国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260余篇,被引用1300多次。
2、万卫星从实验观测中发现了中国电离层扰动的主要地域特性,提出了青藏高原的地形隆起及相关的低涡天气是中国行进式电离层扰动重要激发源的论断。从全球GPS观测数据的分析中,发现了低纬电离层总电子含量等参量的经度“四波”结构,系统揭示了电离层“四波”现象的气候学特征及其与大气非迁移潮汐不同分量的联系,论证了大气潮汐激发电离层经度结构的机理。
3、截至2018年5月,万卫星参与研究的成果获得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成果二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发明四等奖,主持研究的成果获得湖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武汉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防科技三等奖。
百度百科-万卫星
2020年我国已痛失16位两院院士:万卫星、池志强、蒋洪德、孙儒泳、李道增、张乾二、郁铭芳、方守贤、李方华、段正澄、周同惠、沙庆林、蒋亦元、宁津生、家周俊、卢世璧。
1、蒋洪德
蒋洪德长期从事叶轮机械内部流动的理论与实验研究、技术开发和工程应用。于2020年1月4日,蒋洪德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生前系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2、孙儒泳
孙儒泳,浙江宁波人,生态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孙儒泳长期从事动物生态学的研究和教学,在啮齿类动物生理生态的研究和动物生态学教材建设方面做出成绩。2020年2月14日在广州逝世,享年93岁。
3、李道增
李道增,出生于上海,系李鸿章后裔,祖籍安徽合肥,师从清华大学建筑系主任梁思成,中国***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建筑设计及其理论方面的研究工作;对建筑学理论有深入的研究;专精于剧场设计,通晓中外剧场的历史发展。2020年3月19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4、张乾二
张乾二,出生于福建惠安,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研究员。早年参与了水溶液中培养晶体、研制粉末衍射仪的照相机等研究;1963年在配位场理论研究方面获得突破;20世纪90年代带领课题组开展价键理论计算程序化的攻坚研究。2020年5月3日20时33分,张乾二逝世,享年93岁。
5、郁铭芳
郁铭芳,出生于上海市,化学纤维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郁铭芳主要从事化学纤维的理论和工程应用研制,主要有芳香族聚酰胺纤维、聚酰亚胺纤维、碳纤维、涤纶高速纺丝、高强涤纶等。2020年4月12日12时30分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逝世,享年93岁。
中新网-送别大师:共和国今年已痛失16位两院院士
关于“万卫星院士的一生成就有哪些?”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水袖萦香]投稿,不代表小熊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xx-scm.com/cshi/202505-1495.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小熊号的签约作者“水袖萦香”!
希望本篇文章《万卫星院士的一生成就有哪些?》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小熊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科普有关“万卫星院士的一生成就有哪些?”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万卫星院士的一生成就有哪些?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